2017年第一季度细菌耐药情况分析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定期发布细菌耐药信息,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针对不同的细菌耐药水平采取相应对措施(细菌耐药率>30%,预警通报;细菌耐药率>40%,慎重经验用药;细菌耐药率>50%,参照敏试验结果用药;细菌耐药率>75%,暂停临床应用)。为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现将我院今年第一季度的临床患者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预防和减少细菌耐药的发生。
第一季度我院检验科微生物室共收到来自临床各科室与门诊部的细菌培养和药敏标本共5532份,较上一季度增加了292份,增幅5.57%,检出病原菌331例,阳性率5.98%。
表一: 住院病人微生物送检率 (统计期:2017-01-01至2017-3-31)
科 室
|
限制抗菌药物
送检人数/使用人数
|
限制抗菌药物
送检率(%)
|
特殊抗菌药物
送检人数/使用人数
|
特殊抗菌药物
送检率(%)
|
呼吸内科
|
215/340
|
63
|
401/602
|
66
|
消化内科
|
0/126
|
0
|
0/6
|
0
|
神经内科
|
4/7
|
57
|
1/2
|
50
|
感染科
|
505/673
|
75
|
13/17
|
76
|
心血管内科
|
9/96
|
9
|
0/2
|
0
|
综合内科
|
35/78
|
44
|
5/7
|
71
|
肿瘤一科
|
10/16
|
62
|
4/4
|
100
|
肿瘤二科
|
3/7
|
42
|
1/13
|
7
|
产科
|
0/2
|
0
|
0/0
|
/
|
肿瘤三科
|
17/32
|
53
|
2/3
|
66
|
风湿内分泌科
|
46/57
|
80
|
9/12
|
75
|
肾病内科
|
32/82
|
39
|
20/47
|
42
|
康复科
|
6/8
|
75
|
3/3
|
100
|
外一科
|
7/77
|
9
|
9/38
|
23
|
外二科
|
3/102
|
2
|
0/1
|
0
|
外三科
|
18/83
|
21
|
6/8
|
75
|
皮肤科
|
0/1
|
0
|
0/0
|
/
|
妇科
|
0/91
|
0
|
0/0
|
/
|
儿一科
|
697/840
|
82
|
260/314
|
82
|
儿二科
|
376/582
|
64
|
22/33
|
66
|
骨一科
|
0/0
|
/
|
1/1
|
100
|
骨二科
|
0/1
|
0
|
0/0
|
/
|
口腔科
|
1/1
|
100
|
0/0
|
/
|
耳鼻咽喉科
|
1/17
|
5
|
0/0
|
/
|
眼科
|
1/1
|
100
|
0/0
|
/
|
重症医学科
|
61/83
|
73
|
5/5
|
100
|
中医科
|
23/35
|
65
|
2/4
|
50
|
肛肠科
|
0/26
|
0
|
0/0
|
/
|
全院
|
2070/3464
|
59
|
764/1122
|
68
|
表二:不同标本种类阳性比例
标 本 名 称
|
阴性数(例)
|
阳性数(例)
|
总数(例)
|
阳性率(%)
|
痰+咽拭子
|
4067
|
117
|
4184
|
2.80
|
分泌物+其他无菌部位
|
132
|
104
|
236
|
44.07
|
血
|
650
|
67
|
717
|
9.34
|
尿
|
275
|
43
|
318
|
13.52
|
大便
|
77
|
0
|
77
|
0
|
表三:临床检出细菌分布
(1)分离率居前十位病原菌及其构成比见下表及下图:
位次
|
细菌名称
|
细菌株数(例)
|
百分比(%)
|
1
|
大肠埃希菌
|
79
|
23.87
|
2
|
铜绿假单胞菌
|
32
|
9.67
|
3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30
|
9.06
|
4
|
肺炎克雷伯菌
|
27
|
8.16
|
5
|
抗酸阳性杆菌
|
21
|
6.34
|
6
|
鲍曼不动杆菌
|
19
|
5.74
|
7
|
粪肠球菌
|
12
|
3.63
|
7
|
白色念珠菌
|
12
|
3.63
|
9
|
表皮葡萄球菌
|
8
|
2.42
|
9
|
解脲脲原体
|
8
|
2.42
|
(2)痰标本检出前十位病原菌见下表:
位次
|
细菌名称
|
细菌株数(例)
|
痰中构成比(%)
|
1
|
铜绿假单胞菌
|
25
|
21.37
|
2
|
抗酸阳性杆菌
|
21
|
17.95
|
3
|
鲍曼不动杆菌
|
16
|
13.68
|
4
|
肺炎克雷伯菌
|
12
|
10.26
|
5
|
大肠埃希菌
|
11
|
9.40
|
5
|
白色念珠菌
|
11
|
9.40
|
7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5
|
4.27
|
7
|
肺炎链球菌
|
5
|
4.27
|
9
|
摩氏摩根菌
|
2
|
1.71
|
10
|
粘质沙雷氏菌
|
1
|
0.85
|
(3) 血培养分离前五位细菌及其构成比见下表:
位次
|
细菌名称
|
细菌株数(例)
|
血中构成比(%)
|
1
|
大肠埃希菌
|
20
|
29.85
|
2
|
表皮葡萄球菌
|
6
|
8.96
|
3
|
肺炎克雷伯菌
|
5
|
7.46
|
4
|
人葡萄球菌
|
4
|
5.97
|
5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3
|
4.48
|
(4) 分泌物分离前五位细菌及其构成比见下表:
位次
|
细菌名称
|
细菌株数(例)
|
分泌物中构成比(%)
|
1
|
大肠埃希菌
|
24
|
23.08
|
2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19
|
18.27
|
3
|
肺炎克雷伯菌
|
9
|
8.65
|
4
|
解脲脲原体
|
8
|
7.69
|
5
|
铜绿假单胞菌
|
6
|
5.77
|
(5) 部分科室分离前五位病原菌
送检科室
|
阳性率
|
病原菌名称
|
重症医学科
|
24.18%(37/153)
|
1大肠埃希菌 2鲍曼不动杆菌
3肺炎克雷伯菌 4 铜绿假单胞菌
5金黄色葡萄球菌
|
肾内科
|
29.63%(32/108)
|
1金黄色葡萄球菌 2大肠埃希菌
3粪肠球菌 4革兰阳性杆菌
5 表皮葡萄球菌
|
外三科
|
16.95%(30/177)
|
1大肠埃希菌 2肺炎克雷伯氏菌
3铜绿假单胞菌 4白色念珠菌
5奇异变形杆菌
|
呼吸内科
|
2.95%(30/1017)
|
1铜绿假单胞菌 2大肠埃希菌
3白色念珠菌 4鲍曼不动杆菌
5肺炎链球菌
|
感染科
|
5.89%(60/1018)
|
1抗酸阳性杆菌 2 大肠埃希菌
3铜绿假单胞菌 4 白色念珠菌
5肺炎克雷伯菌
|
儿二科
|
2.34%(23/982)
|
1金黄色葡萄球菌 2大肠埃希氏菌
3肺炎克雷伯菌 4肺炎链球菌
5 溶血葡萄球菌
|
表四:抗菌药物耐药率报告
1.临床分离率较高的2种肠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见下表(剔除重复菌株):
(1)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氯霉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为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美罗培南、庆大霉素、四环素较为敏感。检出耐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肺炎克雷伯菌2例。
(2)肺炎克雷伯菌对各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较上一季度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尤其是青霉素类、头孢类和喹诺酮类,望各位临床医师注意。
抗生素\细菌
|
大肠埃希菌(耐药率%)
|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
|
阿米卡星*
|
1.5
|
24.6
|
阿莫西林*
|
74.2
|
52.1
|
氨苄西林
|
80.3
|
96
|
氨苄西林/舒巴坦
|
24.2
|
48.1
|
氨曲南*
|
33.3
|
40.7
|
复方新诺明
|
53
|
16.3
|
环丙沙星
|
50
|
44.2
|
氯霉素
|
16.7
|
24.6
|
美洛培南*
|
0
|
28.5
|
哌拉西林
|
75.8
|
44.2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
3
|
32.8
|
庆大霉素*
|
31.8
|
28.5
|
四环素
|
48.5
|
24.6
|
头孢吡肟
|
46.2
|
40.7
|
头孢噻肟
|
60.6
|
40.7
|
头孢他啶*
|
19.7
|
36.8
|
头孢唑啉
|
97.7
|
90.9
|
亚胺培南*
|
1.5
|
28.5
|
左氧氟沙星*
|
48.5
|
44.2
|
注明:“*”为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中收载。
2.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见下表和下图(剔除重复菌株):
抗生素\细菌
|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
|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
|
阿米卡星*
|
75
|
3.3
|
阿莫西林*
|
93.8
|
100
|
氨苄西林/舒巴坦
|
68.8
|
0
|
氨曲南*
|
100
|
56.7
|
复方新诺明
|
87.5
|
61.1
|
环丙沙星
|
81.2
|
46.7
|
氯霉素
|
87.5
|
100
|
美洛培南*
|
81.2
|
37.9
|
哌拉西林
|
81.2
|
10.3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
87.5
|
10
|
庆大霉素*
|
81.2
|
40
|
四环素
|
81.2
|
94.4
|
头孢吡肟
|
87.5
|
37.9
|
头孢噻肟
|
93.8
|
100
|
头孢他啶*
|
87.5
|
40
|
亚胺培南*
|
81.2
|
46.7
|
左氧氟沙星*
|
81.2
|
50
|
注明:“*”为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中收载。
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耐药菌株比例分别52.63%(10/19)和9.38%(3/32)
3.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见下图(剔除重复菌株):
抗生素\细菌
|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
|
粪肠球菌(耐药率%)
|
阿米卡星*
|
0
|
87.5
|
氨苄西林
|
48.1
|
0
|
苯唑西林
|
25.9
|
-
|
呋喃妥因
|
0
|
0
|
复方新诺明
|
14.8
|
62.5
|
红霉素
|
51.9
|
87.5
|
环丙沙星
|
11.1
|
62.5
|
克林霉素*
|
24
|
100
|
奎奴普汀/达福普汀
|
0
|
100
|
利福平*
|
3.7
|
87.5
|
利奈唑胺
|
0
|
25
|
青霉素G*
|
100
|
-
|
庆大霉素*
|
14.8
|
75
|
四环素
|
0
|
100
|
替考拉宁*
|
0
|
0
|
头孢西丁
|
-
|
0
|
妥布霉素
|
18.5
|
75
|
万古霉素*
|
0
|
12.5
|
注明:“*”为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中收载。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26.67%(8/30),耐万古霉素的粪肠球菌(VRE)检出率为8.33%(1/12)。
多重耐药菌监测情况分析:
本季度共检测出多重耐药菌24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0例,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3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8例,耐碳氢酶烯类肺炎克雷伯菌2例,耐万古霉素的粪肠球菌1例。
综合分析:
根据药物耐药率的具体情况,建议临床在综合分析患者病情及送检所示菌株的结果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1、阿米卡星(耐药率R%):
耐药菌株有:粪肠球菌(%R:87.5%);鲍曼不动杆菌(%R:75%);肺炎克雷伯菌(%R:24.6%);铜绿假单胞菌(%R:3.3%);大肠埃希菌(%R:1.5%);金黄色葡萄球菌(%R:0.0%)。
2、阿莫西林(耐药率R%):
耐药菌株有:铜绿假单胞菌(%R:100.0%);鲍曼不动杆菌(%R:93.8%);大肠埃希菌(%R:74.2%);肺炎克雷伯菌(%R:52.1%)。
3、氨曲南(耐药率R%):
耐药菌株有:鲍曼不动杆菌(%R:100%);铜绿假单胞菌(%R:56.7%);肺炎克雷伯菌(%R:40.7%);大肠埃希菌(%R:33.3%)。
4、美罗培南(耐药率R%):
耐药菌株有:鲍曼不动杆菌(%R:81.2%);铜绿假单胞菌(%R:37.9%);肺炎克雷伯菌(%R:28.5%);大肠埃希菌(%R:0.0%)。
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R%):
耐药菌株有:鲍曼不动杆菌(%R:87.5%);肺炎克雷伯菌(%R:32.8%);铜绿假单胞菌(%R:10.0%);大肠埃希菌(%R:3.0%)。
6、庆大霉素(耐药率R%):
耐药菌株有:鲍曼不动杆菌(%R:81.2%);粪肠球菌(%R:75%);铜绿假单胞菌(%R:40.0%);大肠埃希菌(%R:31.8%);肺炎克雷伯菌(%R:28.5%);金黄色葡萄球菌(%R:14.8%)。
7、头孢他啶(耐药率R%):
耐药菌株有:鲍曼不动杆菌(%R:87.5%);铜绿假单胞菌(%R:40.0%);肺炎克雷伯菌(%R:36.8%);大肠埃希菌(%R:19.7%)。
8、亚胺培南(耐药率R%):
耐药菌株有:鲍曼不动杆菌(%R:81.2%);铜绿假单胞菌(%R:46.7%);肺炎克雷伯菌(%R:28.5%);大肠埃希菌(%R:1.5%)。
9、左氧氟沙星(耐药率R%):
耐药菌株有:鲍曼不动杆菌(%R:81.2%);铜绿假单胞菌(%R:50.0%);大肠埃希菌(%R:48.5%);肺炎克雷伯菌(%R:44.2%)。
10、克林霉素(耐药率R%):
耐药菌株有:粪肠球菌(%R:100.0%);金黄色葡萄球菌(%R:24.0%)。
11、利福平(耐药率R%):
耐药菌株有:粪肠球菌(%R:87.5%);金黄色葡萄球菌(%R:3.7%)。
12、利奈唑胺(耐药率R%):
耐药菌株有:粪肠球菌(%R:25.0%);金黄色葡萄球菌(%R:0.0%)。
13、替考拉宁(耐药率R%):
耐药菌株有:粪肠球菌(%R:0.0%);金黄色葡萄球菌(%R:0.0%)。
14、万古霉素(耐药率R%):
耐药菌株有:粪肠球菌(%R:12.5%);金黄色葡萄球菌(%R:0.0%)。
目前仅就掌握的数据做出以上分析,希望为临床在治疗中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一些帮助和预警,以逐步促进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药剂科临床药学室
检验科微生物室
院感科